你现在喷的香水,真的是最初的配方吗?
2023-12-09 11:21:27


香水,气味的香的最装饰 ,化妆品行业中以嗅觉为目标的配方商品 。

每年都会在世界各地推出几千种产品的现喷香水行业 ,在全球占据着高达数百亿美元的香的最市场规模,长期以来始终保持着一种天然的配方神秘感。

下文节选自《香水之书》,现喷让娜·多雷作为Nez杂志的香的最主编 ,在书中揭开香水界独特的配方秘密:香水是有生命周期的,你现在喷的现喷香水早已不是最初的配方 。

本文经出版社授权推送 ,香的最小标题为编者所拟 。配方

不可否认,现喷一款香水从开头到结束 ,香的最生涯坎坷 : 从植物开头,配方化学介入助其成长,调香师的想象力决定了其走向 ,随后因广告宣传或口碑而繁荣 。香水进入商店后,就没人知道它能在货架待多久 ,是6个月 ,还是100年。

自然资源日渐枯竭 ,规章制度层出不穷,研发成为香水业的关键 。在饱和且竞争激烈的市场上,作为最大众化、最赚钱的奢华饰品,香水的命运多舛  。


与钻石不同,配方往往不会永存。一旦一款香水从市场上消失,香水爱好者会不遗余力地守护其香味传承  ,生怕它被遗忘 。瓶中的香水则有着另外的故事 :顶着同样的名字,一款香水定期要进行改造 ,以符合当下适用的法规。

01

你现在喷的香水,

真的是最初的配方吗 ?

例如 ,我们今天喷洒的香奈儿五号就和最初的版本大有不同。

首先,当调香师恩尼斯·鲍于1921年创作这款香水时,茉莉和玫瑰的萃取方式和现在不同:那时候 ,使用挥发性溶剂萃取是一种全新的方式且有待完善 。

其次 ,如今这些花朵生长的土壤喷洒了除菌剂和杀虫剂 ,这毫无疑义会改变花朵的香气。由于欧盟化妆品指导方针更加严苛 ,原配方中的某些分子自此被禁用 。更遑论香水行业自律代表机构IFRA年复一年修订其法规,以生态和预防为由,威胁要缩减或者限制某些分子在香水业内的应用 。这些决议导致了市面上许多香水不断进行配方调整。


“香奈儿五号”广告

早在2002年,布鲁塞尔就强制香水生产商必须在包装上列出26种潜在的过敏物质。2012年 ,欧盟消费者安全科学委员会 (SCCS) 发表了一份报告 ,是关于所有香水中被认定为有危险的物质的:据报道,3%的欧洲人对于过去几十年中用于香水中的数十种分子产生了过敏反应。香叶醇、香豆素 、异丁香酚、新铃兰醛以及柠檬醛都遭受非议 。两年后 ,欧盟委员会规定 ,需在包装上标明的成分数量提高至82种。

因此 ,所有香水在其生命期内 ,都至少经历过一次配方调整。从我们祖父母的盛年时期起,无数香水顶着同样的名字 ,然而如今祖父母们却不太可能辨认出这些香水是曾经的同款。

调香大师让·吉夏尔说他每两年就要修改一次丽娜蕙姿的“比翼双飞”的配方,以符合法规规定 。某些品牌充分利用这些强制性的技术调整,让配方变得现代 ,他们认为要是自家的香水稍做修改,甚至是大幅改造,在市场上的体现会更好。


1952年 ,玛丽莲·梦露说自己躺在床上、什么也没穿 ,这给香奈儿5号带来了极佳的广告效果 。

话虽如此,大多数调香师在调整已有配方的时候都小心翼翼 。他们从来不仅仅是简单地替换被禁用的成分 ,而要重新调制香水的完整配方。

这并非轻松的差事 ,因而原料的挥发时间各不相同 。更改一种成分  ,会让香水前调分崩离析 ,后调改头换面 ,所有剂量都必须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整,特别是如今有些分子被禁用 ,在香水中一点也不能添加  。

例如 ,在“迪奥之韵”里  ,新铃兰醛不仅仅模拟了铃兰花朵 ,而且增强了花香调 。幸好 ,调香师们都是伟大的魔术师 ,就像为了再现龙涎香这一稀有而昂贵的原料 ,他们能用某种分子或香基骗过我们中最聪明的人 :降龙涎醚(Ambroxan)、龙涎香苯乙烯(Ambrarome)以及龙涎醇(Ambrinol)都非常有效地模拟了龙涎香的动物香调 。

02

“香水世界已经变得残酷无情”

偶尔候,调香师也必须承认失败。不失本真地复制某些香水是不可能的 。

但是,技术困难并非一款香水消逝的唯一缘故;香水的命运和其母公司息息相关。当母公司倒闭 ,品牌的消逝通常会带走香水的配方和嗅觉传承  。偶尔大型跨国企业会以特许形式复兴传统 ,在留下香水的名称 、风格和瓶身设计的同时 ,抛弃某些香水本身 。

现实的情形是  ,推出一款香水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也许是小品牌所不具备的,因此他们会转让香水  。事实上,新发布一款香水常常创造一种良性循环:一款成功的香水会提升时尚品牌的形象,就像品牌的成功会提升旗下香水的档次  ,即使品牌并无香水的特约许可也是如此。

香水的消逝缘故众多 。生产成本太昂贵 、太通俗或者刚好相反太小众 、不恰当的广告宣传活动 、面市太早;简而言之,因而一款香水不赚钱。


逝去之香的名单注定会越来越长,因而香水世界已经变得残酷无情。要是一款香水在发布的前半年未获成功 ,它就会被舍弃 。绝大多数香水撑不过两年 。尤其当香水已经变得全球化:虽然香水变得越来越普及 (据《世界香水》的作者迈克尔·爱德华兹记载,2016年共有2240款新香水问世 ,相比之下,1992年是118款)  ,香水的成本却更高 (过去10年内上涨了30%) 。尽管2016年在法国,每秒售出1.6瓶香水 ,2017年销售却下滑 。香水的境况和分销都已改变 ,其他领域尚待征服。

尽管香水依然是市场营销和销售下最有利可图的配饰  ,但也许很快就会被美妆产品踢下王座 。口红与睫毛膏已经成为角逐头牌的强有力竞争者,因二者都能以低成本获得必定程度的奢侈感 。二者都是带给人乐趣的产品  ,完美契合了被社交媒体统治的当今时代 :日常生活必须时时以“妆”示人。

03

就算“死而复生”

配方也是新的

死而复生成为品牌宠儿的情形,偶尔候会发生在一款香水身上。

1987年,香奈儿小范围发布了“黑木”香水,其瓶身类似五号香水 ,配有乌木的瓶盖,但很快就从货架上消失了。

然而这款香水的故事还没结束  :1990年 ,这款香水以“自我”之名卷土重来,让-保罗·古德策动的公关宣传令人印象深刻 ,让这款香水一夜成名 !“美好年代”“咆哮的二十年代”“摇摆的六十年代”依旧盘踞在香水爱好者的想象中。


某些大型香水屋会定期生产和发布限量或者私属系列产品 ,以高昂定价销售这些从旧时光中复苏的香水 。有一点儿香水屋则声称,他们绝不会停产旗下香水 。在当今的香水业界,唤醒睡美人的举动不胜枚举。

但重点是 ,品牌从过往传承中撷取的不过是香水的名号与故事,配方从来都是全新的 。对香味传承大加利用的目的主要还是让新香水盈利。那么 ,如何重塑并且让配方现代化,同时保持香水原来的精神风貌呢?就修改配方而言,这是件复杂的事 :20世纪早期生产的许多香基已不可追溯。

偶尔候 ,一种天然成分从市面上消失,不是因而法规限制,而是由于地缘政治、经济或者气候相关的缘故。

04

缺乏原料,

香水商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地震 、飓风 、干旱:自2000年印度尼西亚广藿香危机导致许多香水仓促改版 ,先发制人就成了香水业的指导原则。香水生产商学会了谨慎管理具有战略意义且几乎无可替代的产品库存,如海地香根草、埃及香叶天竺葵、马达加斯加香草 、保加利亚玫瑰和印度茉莉 。他们提倡可持续性地管理原资料,通过公平贸易来照顾合作伙伴 ,也学会囤积可以持续一到两个季度的库存以应对供应短缺 。

不管危机是与气候还是政治相关 ,这些危机总是转瞬即逝的;很少有产品会从市面上消失超过两年  。然而,每一年都有3到4种原料面临压力。2018年 ,北非的苦橙遭受大雨袭击 ,收成惨淡;早几年,香叶天竺葵因而埃及的一场旱灾大幅减产;成果便是精油价钱猛涨 ,生产商仅仅好依靠库存填补缺口 。偶尔候 ,气象和地缘政治缘故叠加 ,让情况变得更为复杂。2017年  ,恶劣的天气 、掮客的贪婪和香草对调香师 、调味师经久不衰的吸引力让马达加斯加香草遭受重创 。虽然单根豆荚的价钱如今已经大幅下降,但需求的激增 、令人失望的产量以及贸易商的投机都意味着价钱飙升。


尽管生产商有先可见之明 ,但他们却无神奇的解决之道,唯有勒紧裤腰带 ,坐等困境过去。有些厂商选择了完全透明的做法。因此 ,几年前某品牌对美国媒体发布公告,宣称将会停产某款产品 ,因而晚香玉危机严重地影响到了产品质量。品牌承诺 ,仅仅有等到高品质的花朵再次在市面上流通 ,才会重新推出香水。在一个高度活跃 、渴望强劲增长国际市场中  ,当一家香水公司赢得新的简报时,情况就变得更为复杂 :拿下一款将来会在全球发布的重要主力香水 (可能有数十万瓶的销量)  ,需要坐拥大量原料库存。

因此 ,百分百地依赖合成原料就是避免短缺和提供应急保护措施的关键吗?再好好想想吧 。尽管可复制性很强 ,但合成原料也无法幸免突如其来的短缺。过去几年,一家位于德国和另一家在印度的工厂分别发生了火灾和爆炸事故 ,这都对香水行业造成了严重影响 。这两家工厂是一点儿合成分子的独家生产商  ,其产品如香叶醇、芳樟醇 、龙涎酮和二氢月桂烯醇等分子在香水行业中备受青睐 。

05

取个好名字 ,才能畅销无敌

取个好名字 ,然后创作一千零一个故事,就能畅销无敌 !

香奈儿的“邂逅”可以“柔情”或“温柔”,“魅力”也有“运动”或者“极致”版本。

迪奥“真我”和穆勒“天使”对花香或者美食的前调做了变化。

娇兰的“法式小黑裙”可以在“清新”“浓郁”“嬉皮时髦”“黑色雪茄”“高级定制”“鸡尾酒礼服”“花瓣”之间摇摆。


这些浪漫或者运动风的清新香水偶尔候会以限量版形式装在藏家香水瓶中发售,借以提升吸引力  。然而,衍生版的香水鲜少有原创性。对品牌而言 ,这么做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新品 ,摊薄新香水名称注册 (在国家知识产权数据库中注册会非常昂贵) 、香水瓶设计以及品牌形象代言人酬劳的成本 。

衍生版的另一个目的则是以新品占据更多的货架位置  。香水专家迈克尔·爱德华兹估计 ,在2016年发布的所有香水中 ,衍生版占到了10%。因而分销香水的任务变得日益激烈,香水屋仅仅有与主要的香水连锁零售达成商业合作协定 ,才能在货架端头或者商店靠前位置展示自家的产品。

因此,衍生版算一种营销手段还是正式香水?不管是哪种 ,仅仅要销量好 ,这些香味改造品也许能让其他经典香水留存下来  :据说多亏了“法式小黑裙”无数的衍生版 ,不太赚钱的“午夜飞行”才得以幸存。

06

世界上唯一的香水档案馆

去的香水何去何从  ?

其中有800款香水栖身于世界上唯一的香水档案馆——凡尔赛的奥斯莫提克 (Osmothèque,词源来自希腊语osme和theke ,意思分别为“香味”和“贮藏”) 香水档案馆中,这里也是当代香水以及用于古老配方中被遗忘的原料和香基的家园。

这座庞大的嗅觉数据库 ,对当代香水而言是知识与灵感的源泉 ,对千万观光客 、香味传承的爱好者以及好奇的探索者而言 ,则是一处独特胜地 。


奥斯莫提克香水档案馆有权得到所有在法国新上市的香水配方,它们也拥有所有旧款配方。

1990年,在10多位调香师倡议动员下,创建了奥斯莫提克香水档案馆,其中包括让·巴杜品牌的调香师让·凯雷奥 (JeanKerléo) 。这个机构位于法国最有声望的调香师学校——ISIPCA校园中一幢不起眼的建筑中 。让·凯雷奥是当时法国调香师协会 (FrenchSocietyofPerfumers,缩写为SFP) 的主席  ,多年来他眼可见曾与香水业历史交织的香水和香水屋消失,倍感绝望 。

他和他的同事们宣称,香水仅仅有被闻到才算存在。要是我们这一代人撒手人寰,那么香味的传承又何去何从?

他们成功说服了香水委员会以及伊夫林省商会捐资他们的项目 ,凯雷奥也无偿担负起运营奥斯莫提克香水档案馆的任务,直至2008年 。

07

平替 、冒牌、抄袭,

香水行业的重大苦恼

为了确保产品能有长远的将来 ,品牌必须保护自身免遭仿冒。

2014年 ,一家标榜“香味类似”的法国公司因3年来仿冒大牌香水,并在网站上以低价销售产品而被定罪。一年之后,一家西班牙分销商被指控不正当竞争 ,该公司还因仿冒被起诉 。

在法国,大约有20多家连锁店出售“灵感来自畅销香水”的产品,价钱是原作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法国司法系统对剽窃和抄袭的处理非常严肃 。

尽管保护性框架有利于奢侈品牌,但实际的香水却不受版权法所管辖。人们可以对名称或者香水瓶设计进行注册 ,但是香水本身不可能主张知识产权 。法庭翻案一再发生,因而香水并非脑力劳动的作品,而是“专业知识的简单运用”。香水创作者们尽可以发誓仅仅要阅览(保密)配方就能知道香水的风貌,但是最高法院却根本不买账。


如今,非法破译一款香水比从前容易多了。有了高效的设备和流程 ,一切香水制造商都能分析出竞争对手的热卖香水中的精确成分,然后“以此为灵感”从市场上分一杯羹。

当今世界抄袭横行 ,对此很多人仅仅是佯装愤慨 ,品牌也倾注大量的资金,以求在众多品牌中鹤立鸡群 。比起讨伐不伦不类的香水 ,创作香水的公司更加注重创新 :除了精心保护的配方和有专利的萃取方法外 ,他们投资去搞研发 ,公司内部的化学家致力于改进全新的香味元素。有了这些 (可以申请专利的) 内控分子 ,他们可以成功创作出不可仿效的香水……除非等到竞争对手也能使用同样的分子。

香水制造商也投入大量金钱,用于采购专属的天然资源,先人一步使用这些资源从而避免竞争 ,或者以生物科技对这些天然资源进行改造 。

本文摘编自


《香水之书》

作者 :[法]让娜·多雷/主编 、法国 Nez 团队/编 著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 :博集天卷

出版年 :2023-6


编辑 | 李诺亚

主编 | 魏冰心

图片 | 电影《香水》(2006 、2020) 、电视剧《香水》(2018)

知识 | 思想 凤 凰 读 书 文学 | 趣味

(作者:产品中心)